歐美金融危機未解香港如何自處
上周五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美國的主權評級由AAA 下調為AA+,觸發環球金融市場的巨大震盪,香港股市也應聲大幅下跌。 究竟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出了什麼毛病?揮之不去的歐債危機陰霾何時可以掃除?跟香港密不可分的中國經濟又何去何從?這些問題比起近期的股市波動,對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將產生更深遠的影響。
三年前,世界經濟突患心臟病,差一點死了。正如所有重病後康復的情況一樣,要完全恢復,需時頗長。但是像所有無良的老闆都想患病的工人繼續工作一樣,市民都不願意接受經濟衰退。當然政客都須要滿足選民訴求,就像怪獸家長滿足港孩一樣。急救時下重藥在所難免。
但是急救完,就應該讓病人休息,固本培元。但是這些比港孩還要橫蠻的選民,非要讓剛急救過的病人繼續跑一百米,跟沒生病前一樣。有需求,就有供應,所以政客就不管副作用大還是小,藥石亂投,腎上腺素隨便打。
常識也可告訴你,既然稱得上「金融海嘯」,那可能是一天半刻可以解決的事情?所以現在美國的失業問題,歐洲的債務問題,中國的不良貸款,不過是同一場悲劇的第二幕而已,一點都不算新聞。為什麼現在才好像如夢初醒一樣?
美國地產泡沫後患無窮
現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穩定了嗎?
【圖】顯示了通脹調整後房價與建築費用、人口、利率的關係。除了在30年代大蕭條與最近的房地產泡沫以外,過往一百二十年美國通脹調整後的房價基本不變。也就是除了間或的波動以外,房價長遠來講只是隨着通脹上升而已,別的因數影響很少。
這實在是合理不過的結論。
即便美國房價從高峰跌了很多,但目前還是比長遠的平均數要高。尤其是在大型泡沫後,調整的深度一般比較大,可能要跌破長遠平均水平才能穩定下來。所以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過度下跌,可以短期內快速反彈的言論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。
跟一般人的印象不一樣,美國的總債務,即私人債務和政府債務總和,正在減少。這是因為私人的儲蓄率從金融海嘯前接近1%-2%到目前的5%左右。很多美國人以為可以靠房子和股票投資來退休的計劃泡湯了。夢醒了,就必須面對現實,提高儲蓄率來還債和籌劃將來。消費減少,經濟低迷,絕不是一兩年內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歐債危機短期解決無望
美國國債高企,正確的做法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,維持短期政府開支,但是要提高退休年齡,減少過多老人福利,解決中長期政府開支問題,否則15 年後,老人醫療費用將佔聯邦政府開支40%。但是老年人是美國投票率最高的群體,政治上完全不可行。所以現在國會的方案是減少短期開支,導致經濟繼續下滑,但是不顧深層次問題,國債只能有增無減。可見地產泡沫後患無窮,但是香港還是堅持步向同一地獄。
簡單一句,風流多久,痛苦多久。美國「虛胖」了十多年,如日本一樣,絕不是一兩年就可以扭轉的事情。
歐羅把歐洲各國的貨幣政策固定了,可以有效控制通脹,帶來借貸的方便,正如香港的聯繫匯率一樣,並不是壞事。但是歐洲各國就必須有比較靈活的財政政策,不能借貸過度,也不能有過多的福利導致龐大的赤字。控制歐洲各國赤字在3%GDP的馬城條約和穩定與增長公約(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), 本應可以避免危機發生。但是誰不想要免費午餐?爭取選票的最好辦法當然是不同形式的派錢方案。減少開支赤字可能全民獲利,但政治上跟自殺無異。
希臘的國債是150%GDP,意大利是120%,愛爾蘭跟葡萄牙大概是100% ,德國、法國和匈牙利是80%。
對希臘而言,即便利息是非常低的6% (希臘目前十年利率是15%有多),單單利息的支出已經是9%GDP,政府開支的四分之一。目前挽救辦法是借更加多的債給還利息都有問題的希臘,政客掩耳盜鈴的本領真令人佩服。
不過政客只能騙自己,市場完全不會相信這種把戲。不同的方案推出後,市場利率不但不跌,西班牙意大利等更大幅上升。歐洲政客必須面對現實,減債重組,放棄部分主權,成立真正有權力的歐洲政府。但筆者可以跟你打賭,政客不到死那一天,決不會真正幹事。所以歐洲基本上是絕望的結構性問題。
中國經濟面臨結構問題
中國目前有三大結構問題,1)主要出口地區美國與歐盟面臨嚴重經濟衰退;2)通脹與資產泡沫;3)過度借貸。根據人民銀行、國際結算銀行、與瑞信經濟學家陳昌華等的估計,過往三年中國信貸量增長過猛,總量已經達到166%GDP,比長期趨勢量高20%,嚴重超過國際結算銀行定下的10%警戒線。
此外,十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的呆壞賬率將非常高,很多項目短期內都沒有任何現金收入。這也是意料中事,正如沒有人可以一天內吃三公斤牛排一樣。經濟體也不可以一下子消化巨大的刺激,所以浪費、低效率工程與壞賬是必然的事情。 在沒有解決社會保障與基本醫療前,普通老百姓必須有大量儲蓄,消費意願一般不高。所以出口不行,內需不大,借貸額度也無法再度擴充。中國經濟面臨的是短期沒法解決的結構性問題。
美國、歐洲與中國都可能有嚴重的經濟問題,難以想像香港可以有什麼好結果。各國政府已經山窮水盡,最後武器QE1、QE2 也用過了,再來什麼QE3 與QE4,跟幫垂死病人打嗎啡一樣,只能暫時止痛,而且止痛效果會愈來愈低,邊際效用不大。
香港可以做什麼呢?疫病將要來臨,我們只能固本培元,提高抵抗力,沒有別的辦法。靈丹妙藥,印度神油只是政客與江湖術士騙人的東西。
香港應先清除地產泡沫
首先要清除地產泡沫這個毒瘤;房價高企,跟地產霸權無關。如果地產商真能呼風喚雨,壟斷市場,香港地產業就不會只佔GDP5%(新加坡是10%),股價也不會比資產淨值大幅折讓兩成到四成。
這也跟大陸人來港買房沒有關係;即便按照地產代理的誇張估計,大陸人買樓,主要是新樓豪宅,只佔兩成而已,也就是2000個單位。只買2000個單位,就弄到香港出現資產泡沫,是誰的錯?我們不投訴大陸人把香港的LV、Gucci、Prada買光,為什麼卻不喜歡他們來買豪宅、買家具、僱用裝修工人?人家來消費,刺激經濟,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事情。
這也不是炒家的錯;價格只由需求與供應來確定,炒家只是轉手,不改變總共需求,也不改變總共供應量。唯一錯的只能是政府,不供應足夠土地,還說什麼不干預市場。政府壟斷土地供應,那有什麼市場可言?
政府把罪咎推給地產商、炒家與大陸買家,是完全不負責任,不面對現實的行為。 現在,政府必須公開聲明,明確定下房價目標,改變市場預期,短期內把房價往下調整約兩三成,回到2007年的水平。
另外,政府如有盈餘,應該存下來,預備未來三五年的財政赤字。經濟好景時胡亂派錢,搞赤字預算,完全不負責任。中長期的措施,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討論,不浪費紙張了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智囊,中文大學商學院
王澤基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