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
關於我們
主席的話
架構
10周年紀念特刊
最新消息
會員申請表格
活動
政府資助項目
大舜青之林
大舜青之林架構
舜灣行深圳青年考察交流團
活動推介 – 何鍾泰博士與青年朋友分享會
大舜青之林最新動向
大舜青之林過往活動回顧
大舜青之林會員申請表格
大舜文章
最新文章
經濟與科技
教育與文化
房屋與基建
社會與民生
公共行政及管理
兩岸及國際事務
研究報告與項目
聯絡我們
中文 (香港)
English
中醫院營運的必要條件
Home
中醫院營運的必要條件
「佔中」與和平民主背道而馳
2014-12-30
佔中善後 舒解民怨
2014-12-19
on
2014-12-23
Categories
醫療
社會與民生
Date
2014-12-23
中醫院營運的必要條件
行政長官梁振英曾在今年的《施政報告》中提出,將在將軍澳預留土地建設香港第一所中醫院。如果能夠在本地設立並最終成功營運一所中醫院,對香港中醫藥業發展而言,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。
這不僅能為本港中醫業界的醫療、教學和研究提供一個重要場所,而且可在以西醫為主的醫療體系下,充分發揮中醫學的一些優勢和長處,例如總體治療成本相對較低、注重治療與調理並重、能解決西醫學目前未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夠理想的某些醫療問題等,彼此互補不足,從而共同提高整體醫療服務水平。
中醫院是香港醫療服務的重要發展,未來的中醫院要在香港取得成功,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:
一、資金籌集
首間香港中醫院如能由政府全資興建,即納入公營醫療系統,那當然是最理想的做法,但要達臻這目標,沒有市民、政府和立法會的全力支持,恐怕不能成事,而且凝聚共識和立法程序亦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。
由於土地成本是基本問題,建議政府可先無償提供土地,再提供部份資助,其餘所需資金則通過其它渠道籌集,從而加快建成步伐。
二、營運模式
在香港現行的醫療體制下,首間中醫院應以「中醫為主,西醫為輔」的分工模式運作,才能名副其實。簡言之,住院病人主要由中醫師以中醫方法作全面治療,但在個別病人出現緊急情況下,也須有駐院西醫和相關的急救設備。這種中西醫分工合作的中醫院運作,在香港以外的地區已有多年的成功經驗。
此外,病人的治療成效和醫治效率,對中醫院的持續發展也十分重要。在首個階段,中醫院的住院部適宜治療一些經多年驗證、以中醫方法治療效果好、副作用少、安全性高的一些專科專病,這樣既可集中資源提高醫療成效,亦可漸漸提高社會對中醫院的信賴。
為了更有效減低病情變化引致的風險,中醫院選址宜靠近西醫院,亦須配置緊急運送病人的設施。
三、市民信心
在中醫院未能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之前,須自負盈虧,病人「口碑」便十分重要,怎樣才能吸引病人到中醫院尋求治療?尤其是住院服務,那一定要有一些療效要在住院時使用中醫方法才能得見,而中西醫門診及西醫住院治療均不能獲得此等療效時,才可獲得市民的認同,才能保證有足夠病人使用中醫院服務,從而使中醫院建成後的營運可以達到收支平衡,或略有盈餘來繼續發展。
四、其他配套
將來的中醫院必須在制度管理方面配合香港的情況,從而制訂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,以制度去管人、管物、管權、管事,並充分發揮人本管理的作用,提高員工對成功建設香港第一所中醫院的投入感和積極性,醫院管理起來也就事半功倍。
五、吸引人才
除此之外,中醫院亦應以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,吸引優秀的中醫人才加入,建立合理的人事架構,除了有長駐的醫師以外,還可吸納本地私營市場優秀的中醫師為「訪院醫師」,既可減低人力成本,又可通過醫師帶入合適的病人,有利於醫院的營運。
六、立法保障
外部環境方面,政府與立法會若有心扶持香港中醫業發展,對中醫院的立法保障亦不可缺少,可考慮先在現有法例保障下進行與營運,然後從市民的根本利益出發,再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修訂,食物及衛生局對此應與業界保持足夠的溝通。
以上的討論,目的是拋磚引玉,相信政府、業界等各方繼續努力和配合,香港成立首間中醫院,將指日可待服務市民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智囊團成員 黃賢樟醫師
下載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智囊團成員 黃賢樟醫師
信報 -「舜息廣博」 | 2014-12-23
Related posts
2018-05-02
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青年人機不可失
Read more
2017-07-28
爭取港人內地居民地位
Read more
2017-05-02
在內地以「公司名義」買樓
Read more
No translations available for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