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政治角度看美國金融問題
只要美國一天仍能維持其獨霸世界政治的實力不變,其印鈔賣國債便無可被挑戰。但是美國的金融信譽不斷受質疑,失去軟實力的信譽,只靠硬實力的政治軍事去挺住美元,還能維持多久?歷史已有明證,諸君可從歷史去找答案!
從金融的角度去看待美國國債的問題,標準普爾將美國主權評級由AAA降級為AA+。降級是根據其還債能力有所削弱,這點明顯從奧巴馬與國會為「國債上限提升」的角力中,展現無遺。
奧巴馬作為國家財政開支者,入不敷出,無其他辦法可以補上,只好將原有的「國債上限」再度提高,但是國會不認同,雙方僵持,幾乎破裂,最後還是各退一步,即總統答允削減財政開支,國會讓其增加上限。
選票令美國不可能大幅削赤
標普看到的問題是爭持雙方的矛盾並沒解決,因為國會和總統的政治角色不同,總統作為一國首長,他所面對的開支涵蓋面非常廣,國內外皆如此。國內開支削減牽一髮而動全身,美國國民今天所享受到的公共開支項目無孔不入,無論從何處下手削減,慣性享受到的好處一旦被削除,人民立刻會反彈,最好的報復便是不投票支持奧巴馬連任,奧氏立刻便會倒台,那時什麼也完蛋。 至於國外涉及的開支單是軍火便是天文數字,一個估計,對伊拉克開戰用了約三萬億美元,還有數不完的高科技武器開發也不能中斷,對外開戰也不能說停就停,否則美國既得利益遍及全球,一有什麼垮倒,總統擔當不起。標普看在眼裡,深知總統無法削減開支,有的只會是虛應一應的故事而已。
再看國會這一邊,標普深知國會無論是參議院或眾議院,前者代表各自的州,一百個議員有五十條心,都在全心維護自己州的選民利益,否則失責的結果便會失去選民。而眾議員所代表的只是其區區幾十萬選民,每個議員都要照顧著自己選區的利益,都會力爭開支削減不要落到自己選民身上。
如此看在眼裡,標普得到的結論也只有:國債有上限其實是無上限,開支要削其實無可能削,最終上限也就變成下限,不會低過此限也。
無限發債其實是政治問題
這樣的國家只能靠印鈔票來當國債,而且是無止境地印,入不敷出,其金融信譽又何來維持AAA水平?因此可說標普的評估根據來自政治,不純是根據金融角度來作評估。如果單從印鈔票來看,誠如格林斯潘所言,美國既可無限量印鈔又何來金融問題?可是印鈔票去變賣國債來承擔鈔票的公信力,說到底也是政治的問題,不會純粹是金融問題。因此從政治的角度去看美國債問題,當可把問題看得更透徹。
印鈔機器不是只有美國有,所有國家都有,但美國所具備的政治實力卻是當今世界無國家能與其倫比的。具備此政治實力,美國可無所顧慮地公然公開地開機大印特印,感到不平嗎?頂多不著邊際開腔幾句,連杯葛不用美鈔也不敢宣之於口,反而還被迫非要奉陪買美國國債不可!
為什麼?政治也!就以現有買下美國國債最多的兩國日本和中國來論。
中日只能繼續買美國債
中國是目前首屈一指買下最多美國國債的國家,因為出於開放政策的政治考慮,中國開放對外貿易的市場,結果美國成了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而且美國也情願(美國開始時便給中國MFN ─ 最惠國待遇)大量買中國貨讓中國出現大量貿易盈餘。
美國這樣做也出於其政治考慮,想中國搞經濟不要搞革命。美國之所以最有能力買中國貨,也因為美國政治實行政黨政治,兩黨為了討好選民,不斷爭相提高收入增加消費,如此來回向選民示好,兩黨便無窮無盡地開發經濟資源來不斷提高其國民的生活水平。
在戰後的頭二十年,美國人仍有個人儲蓄;接著的二十年,無儲蓄之餘還用上了「將來的收入」(信用貸款) ;再接下去的二十年,信貸也掏空,開始用上他國的債款(即國債)。
而中國也出於政治的考量非要買美國國債不可,否則美國一旦沒這筆款項,經濟崩毀,美國金融海嘯便會向太平洋西岸衝擊,中國沿岸大量工業機器停頓,大量工人失業,後果如何?既然現在找不到更好的即時對策,也只好繼續買美國國債,先應付危機,其他問題再從長考慮。
日本買美國債也有其政治考慮,除了像中國那樣基於美日是極重要的貿易伙伴關係,不得不借此來穩住美國的消費市場外,更大的考慮是日本自戰後以來首先被美軍佔領,不得不分擔美國部分軍費。之後冷戰期間美日變成反共同盟,日本被限制建軍(其憲法第九條對建軍有限制),靠美軍保護,分擔軍費也跟著增加。
冷戰後,美國成為全球首要軍事強國,要求日本分擔其軍事開支,例如對伊拉克開戰,日本承擔了大量開支。現在美國重回亞太設置安全平台,日本成為其吃重的同盟,分擔軍費更不在話下。
在美國全球軍事戰略部署的形勢下,美國非要加緊建軍不可,在不可能擺脫美國所設的軍事保護傘的情勢下,日本不能不買美國國債的同時,還得直接分擔其軍事開支,這些都是政治因素所使然。
鄭利明博士 大舜政策研究中心智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