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「政治橡膠帶」愈繃愈緊
在民主先進國家,她們的國度之所以能視為政治成熟,主要關鍵不能只看她們的自由和民主選舉制度,還要看朝野雙方在選後彼此如何對待的態度問題。成熟的態度是,上台執政者要以開放和開明的態度對待在野者;與此同時,在野者則要持尊重的態度看待執政者。
尊重不等於遵從,尊重更不是「扯白旗」,尊重是以彼此權責來對待對方,至於對方根據權職做出來的事是對是錯,則不可以因尊重而不過問。
所有這些朝野的互動關係,在民主先進國家已司空見慣,習慣成自然,連普通選民也耳熟能詳。因此,哪怕是她們的政權不斷「換莊」,朝野雙方也不會在選前爭個你死我活,選後仍然劍拔弩張。
在英國,如果敗選的政黨仍然不尊重執政黨,讓對方有個可以履行應有職權的空間,非要搞到政府雞犬不寧、無法執政便誓不罷休,那麼,選民便會視他們為「非君子」政治家,下次大選將以選票懲罰他們。
反觀世界各地很多殖民地獨立建國後,雖已制定憲法,繼承以英美為主的西方法律系統,也實行普選制度選出政府,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,全球鮮有後殖民地國家能夠建立持久穩定而有效管治的政府。
這不是因為沒有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,而是朝野雙方不停惡鬥;要麼政府動輒採用高壓手段強勢執政,要麼反對黨動輒見縫插針,用盡辦法癱瘓政府,以為這樣扳倒政府就可以重新選舉爭取執政權。
朝野惡鬥,一般人只看到政府無能或太專政,卻很少人看到反對黨是否有尊重「君子政治」(gentlemen politics) 的遊戲規則;其實,事態惡化至政府失控,朝野均有責任。
就以東亞區域為例,緬甸是一個很好的個案來說明朝野互動的問題。
該國在1947年脫離英國自行獨立,而且宣布不加入英聯邦。昂山將軍(昂山素姬之父)以抗日英雄和獨立之父取得「雙料冠軍」,順理成章上台執政,卻遭國內極左分子刺殺,同時遇害的還有昂山的同僚,政府頓時陷入癱瘓。
當時緬甸國內的少數民族要擺脫主流緬族統治的有好幾個,見勢有可為,也趁機採取武力抗爭,加上國際形勢動盪,刺殺昂山的在野分子宇巴索頭目也被視為兩方國際勢力所指使。
內外交困下緬甸的局勢急速惡化,政府想和平統治也有心無力,原有因抗日而崛起的軍人勢力於是乘虛而入,之後即使文人政府想與軍人爭鋒,也都無功而退。這情形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一直維持到現在。
現在舉世矚目的是,緬甸軍人政權突然開放民選政治,有軍方背景的政黨參選而且當選執政;昂山素姬領導的政黨因選舉限制未能參選,但解除限制後參加補選,卻幾乎囊括全部補選席位。
當選後,昂山素姬原本抱持不認同政府的態度,甚至直言不接受宣誓認可現有議會。她後來急速改變態度,宣誓進入議會,政府相應對她及其黨採取更開放的政策,解除禁令讓她出國訪問,並到挪威領取懸擺了二十年的諾貝爾和平獎,到訪英國時還受到英國國會極高規格的歡迎。
不過,緬甸這台民主大戲真正的戲碼在於下一步,即載譽回國的素姬能否與軍政府互相尊重彼此的權責,順利而長期地實踐一個成熟的政治信念和行為?這就有待下回分解了。
另一個例子是日本。與德國不同,日本戰後在美軍佔領下,被強制推行君主立憲的民主選舉制度,戰前留下的極右軍國主義勢力沒有受到徹底清除,並因美國推行反共政策的需要而告復職。
與此同時,反美反資本主義的在野勢力也應運而起。左右兩派矛盾白熱化,觸發了日本社會主義政黨的領袖,在公開競選台上演講時遭極右武士道分子持武士刀上台當眾刺殺,局勢霎時繃緊,政府管治破功。
美國見勢不妙,原本要在戰後整治日本戰前遺留下的戰犯及其一眾極右勢力,這時為了反共只好選出一個合乎美國心水的「自己主義」勢力,只好重新改編一眾戰犯 (只問吊十四名重犯,其餘不但幸免一死,還逐漸回朝執政。讀者可翻查戰後十多二十年的政府領導人為及其背景) ,加強日本的反共執政聯盟。
日本的例子說明,要不是美國駐軍穩定日本政局,若不是日本子民一般仍追崇天皇的封建思想,要依賴日本自身推行一個互相尊重的良性朝野關係,真的難以想像。
此外,在成功新興民主國家的實例中,基本上都要靠朝野雙方如何找到彼此尊重的平衡點,不能單靠民主選舉機制去完成民主使命。
新加坡李光耀當年開始執政時,面對左派和社會主義政黨的巨大鬥爭,暴力事件不斷發生;他於是把反對黨領袖繫獄,以總理身份回應國內外的批評,強調的一句話是:「如果他們上台,我連坐牢的機會也不會有!」他這話的意思就是「以牙還牙」。
他此舉卻為新加坡的繁榮和安定奠下基礎,至今新加坡的朝野是否已建立起互相尊重的信念和行為?至少在過去的二三十年,新加坡的反對黨能夠平和地尊重政府履行執政權責,這已算難能可貴了。
最後回頭來看香港,自1997年主權回歸,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已產生三屆不同的行政長官。首任特首董建華在第二屆未滿任就退任,第三任的曾蔭權還未上任已遭人扣上不少政治「帽子」,執政班子在議會不過關,連議會機制也受到嚴重考驗。十五年來,特區政府施政實踐所見,朝野雙方的互動關係出現了愈來愈惡化的現象。
這現象要辯駁誰對誰非,可以沒完沒了,這是政治競爭的常態,也不必太計較。但是朝野互動必須互相尊重彼此的權責,這不但是民主政治應有的常態,而且還是必須尊重的遊戲規則,否則選民的選舉權不但不可能在安定的環境中進行,同時也會因為朝野惡鬥,互相尊重的良性互動關係受盡破壞,最終把公民社會應具備的和平選舉文化和政權交替機制也斷送掉。
面對到愈來愈繃緊的「政治橡膠帶」,香港市民要靜思的是,這橡膠帶還能繃緊到多久?應否讓其有伸縮的機會才能恢復其本能?
何鍾泰為註冊結構工程師。曾任臨時立法會議員,回歸後循功能界別(工程界)當選立法會議員至今;現為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