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充分聆聽民意 施政定能事半功倍
2013-02-08中美關係看好看壞看他四年
2013-02-01
奶粉政策無助解決資源問題
近日,奶粉短缺的問題,進一步加深了兩地的矛盾。本來香港持續有奶粉短缺問題,價格亦持續攀升,而臨近農曆新年,更多的水貨客出現,導致奶粉供應更加緊張,較為知名的品牌甚至出現缺貨現象。香港市民面對這種情況,自然抗議情緒上升,群情洶湧,政府官員亦需要急急出來撲火。
新一屆政府延續過去「不過分干預市場」的政策,保持我們「國際最自由的市場」的形象。但在多個議題均受到社會質疑,及公信力下滑的前提下,政府亦唯有快速推出數招解決水貨客問題,從而減少政府的施政壓力。針對奶粉的措施包括以下幾招,雖然短期來說,可能減輕了問題的嚴重性,但當中亦不免有商榷的餘地。
總有法拆解 食安為關鍵
第一,修訂進出口規例,禁止從本港輸出配方奶粉,離境人士每次限帶兩罐。水貨客普遍認為此招影響最大,惟有尋找其他途徑維持生計。但此招一出,網上即有拆解招數云云。無論如何,水貨客的利潤將因此而降低。不要忘記,據聞有六成的水貨客是本地人,而且他們並沒有違法。
第二,制定水貨客黑名單,禁止有關人士入境。但深圳本來就聚集了大量內陸零散工人,水貨客僱主大可以不斷聘請不同水貨客運貨,所以制定黑名單的意義不大。
第三,設立24小時熱線。經多個媒體測試,表示新增熱線較為容易打通。但這繁瑣的做法並不能長遠應對奶粉問題。
其他的措施還包括港鐵收緊入閘行李限制重量、於更多車站增設電子地磅等共十招。不難看出,此十招在實行後,定能增加水貨客的工作量,但亦非完全不能拆解。
從奶粉衍生出的問題有兩方面,對於大陸,隨著毒奶粉事件的曝光,內地的媽媽都不敢買國產的奶粉給嬰兒食用,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,只能轉攻香港價廉物美兼且內地媽媽有信心的奶粉市場。由於奶粉有利可圖以及難以被其他食品替代,商家自然會囤貨牟利。而一簽多行為零售商進入香港購物提供了方便,一天多次轉運貨物,自然能獲取更多利潤。因此,國家儘快解決食物安全檢查才是上上之策,對於國際形象,尤其重要。
定戰略儲備 違市場原則
而在香港方面,如何定義奶粉則是重點。按港人意圖,奶粉既要自由買賣,也要供應穩定。要麼按政府本意把奶粉劃分為戰略儲備,按人口分配,本意是好,卻被香港人斥為荒謬,認為從此以後,港人就矮人一節。其二,若放到市場買賣,市場遵循「價高者得」原則,奶粉是生活必需品又有炒賣空間,零售商賣給出價較高者十分合理。若要商人不牟利而照顧普遍香港人的利益,才是不現實的想法。難道香港人去國外購物不是為了買到更便宜的商品?如果奶粉不屬於商品範疇,作為戰略儲備就無可厚非了。
內地與香港將來在食物甚至奢侈品等貨物問題仍將有深遠的聯繫,由於香港的低稅率政策,在不久將來,將有更多商品可供水貨客炒賣,兩地任何一方若想偏安一隅生存都是不現實的想法,市民與其批評政府施政,不如提出合理建議對社會更有利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
新報 - 言而有舜 | 2013-0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