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需要智能交通系統嗎?
智能交通系統(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,簡稱ITS)是將先進的資訊技術、通訊技術、傳感技術、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有效融入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的系統。面對交通擠塞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,ITS已成為許多國家積極研究的課題。而在香港,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,城市規劃不足的情况逐渐浮現,ITS的發展是政府必須重視的,同時亦能減少路邊污染,汽車的排放佔了整體空氣污染的18%,實在太高了。
增商業籌碼減污染
在內地,早已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國外的智能交通系統,並在2000年選定幾個城市作為試點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地,該計劃希望通過完善ITS,從而達到三個目的,包括減少交通擠塞和提高車輛正常運行速度;發展公交汽車系統和提高公交系統的運行效率;通過GPS或其他科技,令市民在生活及工作方面節省交通所需時間。內地希望開發一套完善的交通系統減少公交汽車公司的成本浪費,甚至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市民身上的可能性。內地的經驗和效果是否如預期,值得討論和探討。
而在國外,一套ITS除了方便當地居民之外,更包含了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護的考慮,因為交通堵塞,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商業、旅遊業的發展,以及外商前來投資的意欲。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地都研發了符合自己國情的智能交通技術去提高道路、航班及物流等領域的使用效率,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電子收費系統(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, 簡稱ETC)。這項技術有3個好處,分別是提高通行能力;減少環境污染;不使用現金交易,避免找續麻煩。
交通管理改善堵塞
至於香港,根據路政署2013年9月的報告,香港現時各類車輛的登記數字超過64萬輛,而全港道路總長度約2,090公里,即每公里有306輛車,粗略估計,即每輛車可擁有行車距離爲3.3米,還沒計算部分維修中的道路以及正進行地下管道工程所影響的道路,可見香港車輛的運行效率是不如理想的。香港政府曾三次研究電子道路收費系統,以舒緩中環的交通壓力,可是最後都因為涉及私隱問題和缺乏替代道路等問題而放棄。但面對日益增加的車輛以及不斷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,香港政府與市民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智能道路系統,在幾個經常發生交通堵塞現象的路段,如中環、尖沙咀等地區實施有效的交通管理,具體行動包括改善路牌指示,增加路段堵塞情況預警報告的燈號,如有必要,進入中環等地域,可實施收費措施。另外,在巴士路線重組上亦應盡快與各區議會商討,以社會整體運作為大前題,盡快改善巴士的行車效率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