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磚五國的政治合縱連橫
由中國、俄羅斯、印度和巴西四國組成的「金磚四國」,後來再把南非請進來,成為「金磚五國」。南非無論在人口或經濟發展多元化的勢頭,雖然無法與四國比擬,但以產金量來說,南非卻十足是個名副其實的「金磚國」;四國則以貿易發展賺取大量盈餘而稱為「金磚國」。所以請南非入會,起碼在企圖恢復以金為本位以對抗美元為本位的想法,是合乎常理的。
除了南非入會的考慮外,自成立以來的「金磚」集團,因為有共同受到以美國為主的「七大工業國」(G7)的壓力,很容易在國際經濟貿易與金融貨幣問題取得共識。最令她們感到不平的是,在金融方面,無論是「國際貨幣組織」或「世界銀行」組織,人事安排和決策均受到美國的操控,連法國、意大利、加拿大、日本這些所謂G7成員,也須必恭必敬,聽候指揮。
尤其在發行貨幣方面,自2008年以來的四年間,美國為了解決國內財政困難,開動印鈔機大量印製鈔票,並以發行「國債」來迫她們(尤其是金磚成員)認購。歐洲一些債務深重的國家看在眼裏,有樣學樣,也以國家破產為要脅,迫使歐盟富國為她們「脫貧」。
這些新興經濟大國對歐美這種因為自己過分消費,搞到經濟金融失控,最後變成無賴的惡行,深感不是味道,這樣下去,再不設法反制,接着二十世紀以前的殖民地主義和帝國主義那套吃人的板斧,又將橫行於世。
於是,由中國和俄國這兩個敢以意識形態跟歐美唱對台戲的國家,聯同巴西和印度共同創建「金磚四國」。印度過去是英帝國的殖民地,反殖立場與中俄相似;巴西屬南美大國,一向受美國的「後院」心態把整個南美視為「禁臠」而吃盡苦頭,現在可借外力擺脫美國控制,便也樂於參與這個新興經濟體。
南非的過去,不但飽受殖民地主義掠奪,還加上一層更為惡劣的白人種族隔離政策的欺凌,把黑人歧視去到殺害聽之任之的地步。自黑人解放運動領袖孟德拉取得政權後,自主權力奠立,過去「白人俱樂部」的夢魘一旦投射到幾乎清一色是白人組織的G7(日本雖非白人,但過去白人統治南非,其地位卻高黑人一等),其樂意參加白人、黑人和黃人多元種族的「金磚集團」,也就合乎非種族主義的人道原則了。
也正是因為G7與「金磚集團」有着南轅北轍的分歧,因此除了經濟領域她們必須擺脫歐美掌控之外,政治領域的問題,自是她們不能置身事外的切身利益問題。過去的三屆金磚集團會議,她們所跟進的議題主要以金融、經濟、貿易等為重點。今屆第四次召開的德里會議,在印度的首都德里舉行,會後發表了「德里宣言」。這宣言文件共五十條,對比去年在海南島三亞召開的「三亞宣言」,涉及的政治事務只屬原則性,提到五國應在當前多極化的世界中致力推動多邊外交,沒有具體例子的陳述。
這次的「德里宣言」卻指出當前國際面對的所有重大議題,包括全球氣候暖化、歐債危機、非洲發展、多哈回合貿易談判。如果這幾項還不算什麼針鋒相對的問題,以下幾項卻真的要讓美國感到冒犯了,例如宣言具體提到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的問題,宣言主張要公平合理解決,這明顯是針對美以的立場。
美以長期以來,就是佔有巴國領土不走,有美國撐腰,以國就是不妥協。提到敍利亞和伊朗,宣言也主張和平解決,這明顯與歐美正磨劍以對,正待武力制裁的戰略部署出現矛盾。金磚集團從冷戰後,歐美在中東展開的強勢攻佔壟斷其資源的案例中,看到阿富汗(以此為戰略據點,伺機進入中亞油田)、伊拉克和利比亞先後落入歐美手中,如果再讓她們以同樣戰略手法佔有敍利亞和伊朗,世界絕大主要的產油國都會給美國全權操盤。
一旦有了絕對的能源優勢,金磚集團的工業和貿易發展也就會授柄於人,生死命運都會給美國把持。而阿富汗表面看來本身不是石油盛產地,不是美國留戀之地,但中亞產油國都是回教為主的國家,對俄國也一向有離心力,這正是美國看到的俄羅斯聯邦的弱點。
只要軍佔阿富汗、伊朗和伊拉克,再借助阿拉伯的親美國家,中亞回教也就早晚要向美國歸隊了。這對中俄不利,一目了然,因為兩國都在中亞油田有合作的利益,即使印度也難置身度外,因為美國一旦把戰略重心放在印度的宿敵回教國身上,印度被美國邊緣化也就是戰略的命運結果。
因此,「德里宣言」中有中俄印三對二的多數發言權,之所以有中東局勢的關注,也就順理成章了。
問題是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,中俄想以合縱跟歐美周旋,美國也會用連橫之計來分裂五國。過去中印曾在「萬隆會議」(1954年)倡組第三勢力的不結盟國,但不過幾年,便在中印邊界主權糾紛下破局,雙方開戰反目成仇,至今邊界問題加上印度庇護達賴流亡政府,中印兩國會否再受困於領土主權糾紛?無疑會是美國抓辮子的離間機會。
至於中俄的關係,過去有同志加兄弟關係,也都破局,今後動向也都有變數。巴西和南非遠離中印俄,受離間的機會更大。因此金磚集團要團結仍待努力,最佳辦法是拉攏更多對G7不滿的國家加入,如印尼、阿根廷、德國(一向與英美貌合神離,可離間之)、埃及等。一旦形成大格局,讓成員享有現實的好處,也就不怕被連橫了。
何鍾泰為註冊結構工程師。曾任臨時立法會議員,回歸後循功能界別(工程界)當選立法會議員至今;
現為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