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土地銀行可穩定樓市
港府推出「買家印花稅」(BSD)一個多月,樓價依舊高據不下,物業持有者繼續持著觀望態度。然而,最近涉及發展商The Hampton利用設立子公司,售賣股權與內地客及公司客從而破解辣招的案例,令炒家憧憬不久將來,樓市依然能夠再現春天。
為了給政府壓力,放寬BSD的限制,陸續有立法會議員及地產商會提出建議。首先是就法案提出修訂,讓所有董事均為港人的本地公司可獲豁免,並且提出自由經濟乃香港市民長遠發展的根本。然而,審視政府立法原意是穩定樓價甚至令樓市有小幅度回落。但現在就算樓市淡靜,物業持有者都按兵不動,措施甚至似乎對樓價沒有任何影響,政府憑什麽理據修改?
強推辣招 樓價卻不下跌
有意見亦指出可先考慮稅收是否有漏洞,以及能否堵塞,建議可先收取BSD,若三年內公司未有轉換股權,便可獲退稅,然而政府不同意。因此,部分人士則認為其實政府是外行人管內行人,試圖通過行政手段管理市場,暫時影響長期的經濟運作。為了降低炒風才推買家印花稅,這點也受大部分市民支持,甚至包括部分地產商。但此政策是否能保護本地市民呢?
有許多本地公司希望以公司名義買樓作為外地精英人士的宿舍,有的父母通過公司名義買樓送給子女,以防子女離婚導致平分財產的可能性。更重要的是政府現在「一刀切」推出政策,完全是配合特首建議的「港人港地」政策,好讓港人容易買樓,不輕易賣樓。
本來本地市民是通過買樓,從新界搬到市區,小房子換成大房子,使自己的階層上升,改善生活。現在有了買家印花稅,市民也不敢買樓了,因為擔心樓價會大跌。
一直以來,香港自由經濟帶來的成果是市民可以自由買賣,這些是市民希望看到的,現在政府以外行人標準,強制推出「辣招」,卻沒換來市場樓價的輕微下降作為回報,倒是抹殺了市民的購買意欲和地產商缺少盈利而減少生產積極性,可見政府的政策仍有改善的空間。每年就數據與市場實況進行一次檢討,看來是十分必要的事情。
滿足置業需求宜訂目標
回到根本,其實政府此次措施若不能達到成效,或許就應該考慮新的措施,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土地不足。若港府有誠意解決土地問題,土地銀行(Land Bank)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機制,瑞典,荷蘭等歐洲地區政府曾利用這一機制,通過土地徵購,土地儲備和土地出售等過程,很好的滿足了當地的房屋需求,香港完全可建立一個對「大市場,小政府」影響最小的土地銀行穩定樓市。
無論如何,土地的數量是有限的,而人口增長長期以來比房屋推出的速度迅速得多,在供不應求的前提下,樓市是很難回落的。
或許在推出新措施打擊外地投資者的同時,港府更應該首先明確短期內到底要滿足多少比例市民的置業需求,否則在沒有目標的前提下,政府的施政是沒有方向的,措施亦是難以生效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