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在星菲建立軍事據點有何意義?
美國重新活躍地回到東亞的訊息是十分清楚的。由去年夥同日本和南韓連串展開針對北韓的軍事演習,又在東南亞高調參加河內舉行的東盟峰會,聲言美國不能坐視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爭議,並鄭重表明美國在南中國海也有利益關係,還提出主權爭議可由東盟用集體談判方式解決,接着還一個又一個地與越南、菲律賓等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。
所有這些具有軍事意義的行動,直到近日的事態進一步發展,到新加坡和菲律賓已與美國達成協議,並分頭在兩國建立軍事據點,真相才告大白。原來過去年多以來連串美軍在遠東的行動,不是只有軍事演習那麼簡單,而是有計劃地要在北亞和東南亞建立軍事據點,從而與當事國結成軍事聯盟,並藉此建構一個長遠的軍事聯防。
據美駐新加坡大使海大衛接受當地《聯合早報》的說法,美國在新加坡設立的軍事據點,是一種軍事「部署」、「超越一般的軍艦訪問,初期的計劃不會有船員永久駐紮,但會有一些可容納戰艦的設施。」海大使也解釋說,這種「部署」若用「駐紮」(Station)或「基地」(Base)無法準確描述其真實的情況。真實的情況是,美國將在新加坡部署四艘「近海戰艦」,並將從這裏執行任務。
在菲律賓的據點,美國也說這不是「駐紮」或「基地」,而是「訪問」。顯然這也不是一般的訪問,美菲為了這種「訪問」進行了兩國國防部談判而簽下協議。與此同時,美國還售賣一艘戰艦予菲律賓以加強其對島嶼守衞的作戰力,接着還會通過美國評估其作戰能力,而不斷增售戰艦及其他配套武器;更不在話下的是,美菲也會通過這種超常的「訪問」計劃,進行軍事人員的培訓和互訪。通過互訪,也可做到很多軍事行動的合作,如交換情報、作戰配合訓練、觀摩軍技、磨合作戰指揮等等。
除了新兩國的「據點」外,美國也在月前宣布美軍在澳洲的達爾文「駐紮」五千軍隊。這據點卻不諱言是駐軍。
美國與東盟成員國有此軍事行動之所以引起國際關注,區內各國媒體更高調報道,菲國也有人到美使館示威抗議,因為這種軍事行動表面看來當事國與美軍的戰略關係介入不深,可是所涉及的軍事、政治、外交,以及經貿關係則會既深且廣。
首先說到「部署」和「訪問」的問題。以「部署」來說,美國作為最先進和高科技的國家,在此「部署」軍艦和作戰指揮部,一旦美國捲入戰爭,被「部署」國便會遭對方反擊,那是毫無異議的。因為飛彈戰爭是分秒定優勢,美國被國際廣泛視為最有可能與中國開戰,因此美國到東南亞作軍事「部署」,若是把中國當成作戰目標,便可爭取到飛彈速達敵人的優勢。
事實上,美國也不斷高調宣傳「中國威脅論」,在新加坡多次舉行的「香格里拉安全論壇」上,中美國防要員也不斷有言詞交鋒。美國會盤算,中國也會盤算,中國的飛彈會瞄準新加坡的美軍艦指揮部。如此一來,美國這個「部署」的政治解釋可多了,例如美國此舉有意把新加坡政治化,從而離間中星關係;還有,此舉也會加速新加坡反對黨抬頭,因為把新加坡淪為飛彈的攻擊對象,是反對黨爭取選票的最佳議題,實例是日本的民主黨,其贏得國會大選的其中一個要因是,搬掉美在日的軍事基地。
菲律賓的阿基諾夫人能發動人民力量趕走馬可斯,上台執政後第一要事,便是拆除美國在菲的兩個軍事基地,理由是美國是馬可斯的幫兇。更有一點是,美國的政界學界媒界一向有人視新加坡一黨獨大有違民主,美國希望見到政黨輪流執政的民主才是民主。此次「部署」的政治副產品,將有利反對黨上台,又或是為了國家安全而加大壓制反對黨;「針有兩頭利」,可要看美國使針如何拿捏了。
菲美的「訪問」同樣也可有很深而廣的軍事介入。訪問也者,可要看時間地點,如果在軍事爆發後,美軍「訪問」菲國便是很敏感的政軍問題,敵對者可視作挑釁,也可視為支援菲國。平時訪問的時間長、次數頻密,也可解釋為實質上的駐軍,更何況美軍對外作戰會以航空母艦空群而赴,其訪問菲律賓和駐軍菲國也就兩者有模糊空間了。
究其原因,美國之所以避免採用「駐紮」或「基地」,一來可以避免過分囂張,以免引起當事國的反美情緒。菲國過去結束基地,正因反美情緒而不得不使然。新加坡有七成以上華裔,近十多年來更有數以幾十萬的中國新移民,如中美開戰,如何處理當地的華人,也是棘手的問題。
還有,東盟成立的大原則之一,便是定位為純經濟組織。因此,東盟整體要保持政治中立,強調整體不建「東盟聯軍」,也不要因為成員國與區外大國有軍事結盟或為其設立軍事基地,而破壞東盟不結軍盟的國際中立形象,至於成立東盟之前,已有的外國軍事盟約則待時而加以消除或逐漸淡出。
菲星這次的軍事行動,以及與美國簽下正式協議,顯然跟東盟的政軍原則不符。兩國將如何在東盟內部交代,或是行將有更多國家與美國作類似協議,從而促使東盟達成整體妥協或共識?又或有意借此改變東盟的政治中立的原則,進行調整為政治經濟雙管齊下的區域組織?世人將拭目以待。
何鍾泰為註冊結構工程師。曾任臨時立法會議員,回歸後循功能界別(工程界)當選立法會議員至今;
現為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