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污染 代價甚高
環境污染包含很廣,廣為人知的有水污染、空氣污染、噪音污染、食物鏈污染、光污染、二氣化碳(CO2)排放、熱帶雨林消失、動植物生存環境受破壞等等。
過去人們對這些環境污染的認識很膚淺,也很輕視。十八、十九世紀英國工業化帶動的城市化、工業化、科學化、各種現代化,歐洲跟風,全部傾力以赴,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更迎頭趕上,大家爭着發展經濟,整個世界的環境開始變動烏煙瘴氣。
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,才開始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召開第一屆世界水資源研討會,首次向世界發出警告,如果各國不及早處理污水排放,不必再等一百年,地球表層一公里深度不會再有可供食用的潔淨用水。
當時,全球淡水貯水量最大的北美五大湖區,因為美加兩國沿湖的城市發展缺乏節制,湖水受到污染而禁止飲用;更糟的是,污水蒸發升空後變成酸雨,把北部的加拿大湖泊也污染了,有的甚至嚴重到變成零生物化的「死湖」。
接着,安大略省「英吉利河」流域的一些印第安嬰兒證實染上水銀上腦,變成植物人。這個病因最早還是由日本專家破解,因為日本早已為水銀的毒害付出過沉重的代價。
介乎本州和四國島之間的瀨戶內海,出產的海鮮原本聞名遐邇,也是著名的廣島蠔產地,但由於工業產生的大量污水未經處理便傾倒入海,當中包括很難消解的劇毒水銀,經孕婦身體傳給嬰兒,結果生出很多畸胎。日本政府其後用了十多年時間和天文數字的預算,才能逐漸撥亂反正。
當加拿大的醫生知道事態嚴重,便立刻通知政府,但因涉及龐大的紙漿工業,政府企圖掩蓋醜事,結果東窗事發,演變成政治風暴。之後社會警覺性提高,政府也被迫正視五大湖的污染問題,通過美加政府合作,經過二、三十年,五大湖的污染仍無法完全淨化,補救的工作至今仍繼續在做。為了阻止污染工業,密歇根州甚至立法全面禁制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工業。
時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全球已認識到環保的重要。去年的哥本哈根全球環境會議,各國為溫室效應的罪魁二氣化碳爭論不休,最後取得一個共識:規定碳排放國家須向零碳排放的國家購買零碳排放配額信用券,以作補償,同時也鼓勵各國減少碳排放。現階段雖未能有強制性的國際法對此進行規範,但地球氣溫上升所造成的兩極冰川融化、海平線升高、氣候突變,已成為世界共識,誰不合作自律,早晚會成為「千夫所指」的世界公敵。
據聯合國的研究指出,城市愈大和環境污染的程度是正比的關係,世界衞生組織也正密切跟進研究和記錄,並通過聯合國及其屬下機構展開有關的工作。
現在許多亞洲大城市,除了相對落後的國家如印尼、印度、菲律賓和泰國等,其他如新加坡和台北等經濟發達的城市,對保護環境的工作已不敢怠慢。例如首爾清川溪「重見光明」;新加坡河的淨化工作,把早年的臭河改善到今天成為旅遊和市民消閒的熱點;台北的淡水河也回復昔日的清澈,郝龍斌當市長的四年政績,更是以清除垃圾和廢物分類回收,成為連任的一大政績。
相對香港,我們須要做和可以做的事仍有很多,新政府的環境政策和規劃會否有新人事、新作風?大家且拭目以待。
何鍾泰為註冊結構工程師。曾任臨時立法會議員,回歸後循功能界別(工程界)當選立法會議員至今;現為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