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世之下勿忘隱憂 (一) 2012-12-20
2012-12-10「中國人」的身份問題
2012-11-30
治貧治標更須治本
樂施會根據政府統計處過去十年的數據作出分析,得出結論指本港窮人由十年前的112.6萬人,增加到今年第二季度的117.6萬人;以戶數計算,則為45.1萬戶列入窮籍;以人口比例計算,貧窮人口竟佔總人口的17.6%,即平均六個人便有一名窮人;若以月入計算,這些窮人月入平均只有3600元,兩人家庭則少於8000元。
樂施會的成立以扶貧為職志,它建議政府要正視這愈來愈多人變窮的問題,當務之急是要落實最低工資,每年予以檢討和調整,並對低收入家庭作出津貼。
樂施會的建議是治標應急之道,作為政府,除了治標之外,更重要的是作出長遠治本的大計。要作大計之想並不難,全世界對貧窮人口的處理可說沒有例外,只要參考她們的辦法,不難找到一些值得借鑑的方案。
本文且提出幾個治本辦法:
第一,要治本,必先找出一般慣於見到的致貧要因,然後針對要因,由政府作出治貧的長遠方針。
通常見到的城市貧窮,主要來自個人和家庭的數項重大開支,包括房屋、醫療、食物、交通,還有養兒育女的教育費等。
說到房屋,一般大城市,無論租或買物業都會用掉個人月入三分一的巨大消費;如果不買只租,列入窮籍的機會更大。
由於一般城市通脹只會上升而少有下調,建築材料也只會更為昂貴;加上城市炒樓風盛而且險,物業價錢雖有起有落,但亞洲所見的所有大城市長遠只起、而且起得驚人,因此租戶只會變得更窮,自置物業的中產階級則會相對好過。
為了解決因住屋而致貧窮的問題,新加坡的經驗早就值得借鑑,當地實行公屋可租可買的政策於建國早期、即六七十年代,公屋戶可用等值於租金的價錢買下居住的單位,結果是少有不買的。時至今日,當年買下的公屋至今不但地區升值,房價也上升數倍,絕對跟得上通脹率。這些第一代公屋戶至今已屬銀髮一族,如今安老又安居,沒因住屋問題而列入窮籍,遠比香港的公屋戶幸運得多。試想,如果香港早於七八十年代實行新加坡式的公屋租買政策,今天的百多萬窮人肯定大大減少。
其次,說到醫療開支,亞洲大城市的人口不斷老化,亦因為醫療進步而得以享長壽,這一現象也成為亞洲大城市人口致貧的要因之一。
為了解決年長更需求醫而變得愈窮的問題,先進社會的普遍解決辦法是成立醫療保險,因為出世便投保,年輕少病、年老多病,年輕交保費,老來有醫保依靠,便不會因醫藥昂貴而致貧了,這方案的優勢是無可爭議的。
新加坡自脫離英國獨立時,已啟步實行全民健保計劃,因此醫療開支不會成為個人額外的負擔。
在食物方面的開支,長期以來也是致貧要因之一,過去有大量廉價大牌檔,窮人還可有變通低消費辦法,如今房價不斷升高,公屋或自置物業的實用面積令到人可活動的空間相對下降;加上兩夫婦出外工作,親自開飯下廚的住家相對減少;加上食環署有效打壓「阻街」小販,大牌檔也少了空間生存,食的開支也就加重窮人擔子。
交通方面,無論是私家車或公車的開支均直接減低個人的淨收入,油價近十年高企不下,政府開徵油稅是依照油價的三成多徵收,油價愈高,稅繳愈多;加上多條隧道收費均看準車主荷包;還有汽車入口稅和牌費也不斷飆升,中產人士日子難過,如計劃不周詳,缺少儲蓄而列入窮籍,也不足為奇。
就算是公車一族,由於城市化不斷移向新界新市鎮的邊緣,而上班卻仍集中在港九市中心,每天車費來回也是不菲的開支。
要解決食物和交通的過分負荷問題,新加坡想到由勞工界的工會參與營運這兩種行業,這樣做更有政府優惠庇蔭,無形中便不會像香港那樣由商業惡性競爭而拖累勞工界。
最後說到養兒育女的致貧要因。舉世所見的治本辦法,主要是強調節育,最多不能超過兩個兒女。可是香港所見,知識界的中產者的生育不斷下降,反而勞工界有些超生的現象。以現有勞工市價的六千元上下為最普遍,這些超生一族不列為窮籍,難矣哉。
以上幾個大範疇的脫窮治本方法,若能付諸實行,脫窮有望,否則更多人逐漸變窮,相對愈富的愈富,在日益惡化的貧富懸殊和仇富聲中,社會將變得動盪,不但窮人不幸,富人也不會是幸運的。
梁班子上任百日後,已在近日成立「扶貧會」,並表示要訂立「貧窮線」,同時將全面考慮貧窮問題所在、扶貧辦法。這是好的開始,在此建議政府要治標、更要治本,才能稱得上全方位治理貧窮問題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
信報 -「舜息廣博」 | 2012-12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