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貧助弱恐影響生產力
經過半年籌劃,新的扶貧委員會終在上週五公佈成立,主席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,其將領導由四名政府官員及十八名來自社福,學界,工商及立法會議員組成的團隊。轄下設立六個專責小組,其中四個負責政策研究,剩下二個是基金工作。委員會任期為兩年。
扶貧委員會的職責包括首先檢討本港現時貧窮水準,訂立貧窮線。其次檢討現行政策並設立新的政策,去紓緩貧窮人士的生活需求。另外,訂立社會安全網,改善目標人士基本生活條件。初期委員會目標是協助中低學歷人士,通過提供培訓與教育使其脫貧,其中包含的理念基礎是「知識改變命運」。
長遠或致福利社會
扶貧委員會成立帶來的好處自然是拉近社會的貧富差距,減少政府與市民的對立。通過社會不同立場資深人士的討論得出社會共識與標準,針對性改變政策,使政策真正為民所用,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但同時委員會自然受到來自商界和立法會部分黨派的壓力。
舉例來說,委員會設想的第一受益人必然是低下階層,那麼提高最低工資,設立標準工時以及長者特惠津貼必然會加快落實。在這一前提下,商界能否支持?這些議題上,可以猜測又將引發新一輪立法會拉布與謾駡,結果無論如何,必然影響扶貧委員會的公信力及建議政策的推行。
同時,扶貧委員會也有其弊端。該委員會的人員組成上,福利機構佔較大比重,在決策及討論上,必將傾向弱勢群體。長遠而言,這可能導致香港變成一個福利社會,大大影響社會生產力。
干預恐削經濟自由
港英及前特首曾蔭權時代,政府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,但是扶貧委員會的成立必然是為了實現行政長官梁振英所言的「特事特辦」,那麼自由市場就會被干預。一開此先例,相信以後有許多社會不公平的現象,市民都將寄望政府插手干預。回歸十五年,香港連續被評為最自由的經濟體,從而吸引外商到來投資,如今,政府出手干預,久而久之,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會受到影響呢?
以上種種情況均將對扶貧委員會構成重大挑戰。然而機遇與困難並存,認真處理好以上問題定能獲得市民的信任與支持,重新建立政府的管治威信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