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念「哥哥」 反思風華絕代背後
2013-04-13「低俗」還是「通俗」?
2013-03-29
建造業與政策何去何從
大約10年前,本地的建造業開始衰退,市場萎縮,導致大量人才流向外地,例如澳門,新加坡等。建造業低迷的環境,亦降低了年輕一代投身該行業的誘因與動力。
隨著10大基建陸續開始,建造業青黃不接的問題慢慢浮現。究本尋源,乃是政府對建造業缺乏合理長遠規劃,推出的工程項目在幾年間同時開始,在差不多時間內結束,之後就留下一段不短的空白期,大起大落,令建築工人必須另謀生計,令人感覺建造業沒安全感,對行業沒信心。
本來香港城市化發展理應步入快速發展階段,建造業工人應該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及社會地位;然而事實上,工人工資經常被拖欠,工作較其他行業危險,工時較長(一般為6天工作周),環境惡劣導致患上隱性疾病風險增加等,以上因素無疑為該行業的前景蒙上陰影。
八成支持五天工作
有鑒及此,本研究中心強烈建議政府應站在市民健康,城市未來發展,及平衡發展商與建造業工人利益的角度,促使發展商改善工人工作環境與條件,如有必要更可提供部份資助,壓縮工時,令工人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(worklife balance),祗要計劃合理,工程項目能令社會各方面受益,納稅人定必欣然接受。
首先,本研究中心在2月份以電話形式隨機訪問了1, 520名持份者,超過七成受訪者支援建造業實行5天工作周,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實行5天工作周後,工人的工薪水平不應因此減少。
市民亦普遍相信,5天工作周有助於提高建造業工人的工作條件,提高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可見,合理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已成為市民的共識,而建造業工人工作環境的艱苦亦受市民體諒,因此,政府的確有需要與各方協商,爭取儘快立法落實5天工作周。
其次,夏季將至,政府應促請地產發展商提高工人工作環境的質量與安全,例如派發口罩減少工人吸入的灰塵,在地盤設立簡單的衛生間供工人梳洗,合理的編排工作更表,避免工人因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所造成的中暑或者其他事故。安全且時間合理的工作環境既能提高工程的完成質量,亦可保障勞資雙方免生摩擦。
盡快落實十大基建
另外,政府應儘快落實後十大基建項目,例如中九龍幹線、北環線、北港島線、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、南港島線西段、第二條青馬大橋、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廠、啟德大型綜合體育館、十號貨櫃碼頭、屯門至荃灣沿海鐵路(屯荃鐵路),令工程可以「常做常有」,加上工作環境改善,安全係數提高,建造業工人定能再次增加,香港將來的城市化發展將更有效率。從雙非及房屋問題中,政府應該吸收足夠經驗,重新審視長遠政策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。
最後,政府應該加強對建造業的宣傳,減少年輕一代對該行業的誤解,畢竟將來的社會由現時的年輕一代去打拼、建設。政府亦應該作出全面諮詢,瞭解阻礙年輕一代入行的原因為何,單靠薪酬補助並不足夠緩和年輕一代的疑慮,亦不足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。前路現時雖然茫茫,但政府若然能夠作出適當調整,建造業的希望依然能在轉角處找到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何鍾泰博士
新報 - 言而有舜 | 2013-04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