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在星菲建立軍事據點有何意義?
2012-02-09中國救歐美 不如投資亞非拉美
2012-01-31
填海取地 遲做好過無
為了要克服香港缺地問題,政府提出了二十五個維港以外的選點,準備以大規模填海的方法來紓緩缺地問題,這個計畫已提出予公眾諮詢。土地問題是一個深切的政治問題,也是最容易引發利益衝突。因此要處理土地問題,主要是要看清涉及土地利益衝突的方方面面,只有看清誰會反對?誰會支持?反對與支持力量對比如何?反對力度又如何?有沒有中間游離力量?這般力量大不大?認清了這些問題,土地政策才容易取得多數市民的支持。
執民意公義解土地政治
除了直接與間接利益衝突者之外,還有涉及填海的開支與收入是公利大?抑或私利也滲在其中?這又是另一個非常容易引發爭議的問題。
其實作為政府,不可能躲避政治,而是身負公義的權責,要勇於承擔政治,化解政治才是。若躲避與怯於承擔,只能說明政府的智能不逮,而不是土地政治是個解不開的死結。如果政府手執民意與公義,莫說新界土地與市區重建那麼棘手的問題難不倒政府,就是以法徵用私人地也會行之如履平地,到時就算填海的政治壓力逐浪而來,負責的官員與相關的政府團隊仍可挺直腰板,乘風破浪。
乏可持續發展土地儲備
事實上,比較起其他取地辦法,填海的政治問題,肯定不會寬鬆。因為填海涉及的環保問題,是二十一世紀最尖銳的問題之一。兩年前在哥本哈根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國際會議上,二氧化碳(CO2)被指是禍害地球環境之首。而這禍首之所以能為害的其中一大因由,就是淺海土地與海接壤的三角洲濕地被大量填海,用作城市發展創下的禍害。
香港當前所謂「缺地」的問題,不僅是因為陸地上已無地可用,而非要與海爭地不可,而是因為陸地上的土地,在形形色色合法、非法佔用,或是自囿於郊野公園條例,或是受制於環保團體「喊打喊殺」的壓力,又或是舊區重建欠彰的情況下,政府缺乏可供香港持續發展的土地儲備的一個複雜問題。用城市發展的規劃來看,現有供諮詢的二十五個選址,一些將涉及淺海與河流三角洲濱海地帶,像深圳河的出海區與吐露港淺海地區,如果作少量填海,像過去那樣環保意識未萌的情況下,像沙田與大埔,會較容易過關。但現在要再衝關,所付出的政治代價肯定要大得多。
本來,舊區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紓緩「地荒」的困局,因為由九龍東到九龍西,再由港島東與港島西的四大舊城區,若能好好規劃,好好處理那麼多業主、住戶、商家,甚麼都是一個利字,只要是涉及利益問題,都有一個叫價。
秉持公義私利雙贏方案
為了克服漫天叫價才肯讓出土地,只要政府爭取秉持公義與私利雙贏的協調方案,有必要時依法辦事;法律不完善的,加以完善;利字說不動,公義行之;這是文明社會應有之道。
民主不是不敢動,而是以民意找到一個切入點,社會難題當可迎刃而解。民主是被奉行來做事的,不是被奉行來這裏止步,那裏又碰不得!
星洲「日填夜填」增供應
觀塘工業區的無規劃、雜亂無章的轉型模式,也正在西九龍的一些舊工廠區陸續上演。像紅磡、大角嘴、長沙灣等舊工廠區,本來可以通過重新規劃,有望重建成為九龍半島的新亮點,但現在恐怕很難實現。
事實上,土地供求長期失衡,使得香港的土地變成奇貨可居,是本地高地價高樓價的最根本原因。土地供應多了,價格自然下降,香港的競爭力自會增強,這是常理。新加坡過去四十年來的填海造地工程有增無減,共填出了一百平方公里的新土地(相當於四個澳門的面積!),又計畫未來再填多八十平方公里,可謂「日填夜填」,甚至還因此引起鄰國的微言。但這說明填海不失為增加土地供應的一個有效方法。
香港若能早十年就以此來增加土地儲備,林鄭月娥現在也就不會為勾地表土地的「捉襟見肘」而日夜發愁!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議員們在立法會催促林鄭拿多些地出來投放到市場時,是否也該為一些像填海這類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開幾盞綠燈?
俗語講:「遲到好過無到」。面對現在這種「缺地」、滿街「缺宅男女」的窘境,除非大家願意繼續咬緊牙根,準備好承受高地價的日子,否則,填海取地是「遲做好過無做」。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、立法會議員
何鍾泰博士
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、立法會議員 何鍾泰博士
星島日報 | 2012-02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