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快填海增加土地供應
香港現今有不少市民居住在劏房、工廈等地方,環境欠佳,地方小而租金貴;輪候公共房屋時間長,私人樓宇售價貴,不少人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,居住環境必須要改善;商業樓宇方面,用地不足,造成租金高昂,影響營商成本,遑論有土地供其他發展,如提供康樂、文化、體育或娛樂設施等。
有見及此,上屆政府於2011年展開名為「優化土地供應策略」的研究及公眾參與活動,提出一系列增加土地的方案,例如在鄉郊收地、重建舊區、更改土地用途、重用前石礦場、發展岩洞及填海等「六管齊下」。
毋須遷徙重置居民
工程界社促會(下稱「社促會」)一直關心香港的土地短缺問題,並在不同場合發表過意見,支持增加土地的方案。
現屆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(下稱「專責小組」),負責就各個土地供應選項嘗試凝聚社會最大共識。社促會向專責小組提交意見,贊成填海造地、 於現有運輸基礎或公用事業設施作上蓋發展、善用新界土地發展更多新發展區(如發展「棕地」)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兩個試點、增加鄉村式發展地帶的發展密度。我們期望意見收集後,政府立即開展相關工作,切勿議而不決,決而不行。
香港過去的發展有賴於填海造地,香港約有7000公頃土地來自填海,佔已發展土地25%,填海土地容納約27%的全港人口和70%的商業活動,現時的9個新市鎮中的6個包括荃灣、沙田、大埔、屯門、將軍澳和東涌,都是用不同程度的填海得來的。填海造地既不會對現有土地用途造成重大影響,亦不需要收回私人土地及安置居民。
行政長官2018年《施政報告》的「房屋及土地供應」部分中,強調要有足夠土地興建住房,發展經濟,提供文娛、康樂及休閒設施,建設宜居城市,提出的「明日大嶼」發展大嶼山的遠景,其中包括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,建造人工島,且包括大嶼山北岸和屯門沿海地帶(包括重新規劃後的內河碼頭區和龍鼓灘等多個發展區),提供土地以供各項發展及興建房屋,是專責小組提供部分選項的有效整合,是「東大嶼都會」的升級版。
社促會贊成善用新界土地發展更多新發展區(如發展「棕地」)、在現有運輸基礎或公用事業設施作上蓋發展、填海造地等方法。但是每項土地供應方法都需要經過可行性研究、環境和技術評估、公眾諮詢、合乎相關法規、詳細設計和通過財務撥款等,需要時間完成才可以開始施工。社促會認同政府多管齊下的方針來增加土地供應。
在各項土地供應方法中,填海造地可以製造大片土地,可供靈活規劃和使用,同時不需要遷徙和重置現有土地上的使用者。政府提出的中部水域人工島,可以首先製造1000公頃土地,提供10多萬個居住單位,應付長遠房屋需求,給予輪候公共房屋的市民早日上樓。
此外,讓香港北岸和九龍半島舊區居民得以遷徙,把舊區從建,減低舊樓失修所帶來的危害,並能提升舊區的可用樓面面積和環境。
中部水域人工島位於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商業中心中間,可以利用地理環境打造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中心,提供就業機會時,亦能增強香港的商業發展,鞏固我們的營商競爭力。
冀議而有決 決而有行
我們非常贊同政府在發展中部水域人工島是以基建設施進行,首先建立連接香港島、大嶼山和屯門的道路和鐵路線,不但為方便中部水域人工島上市民與其他地區的聯繫,更可以藉此增加屯門和香港島的連接,舒緩新界西的交通情況。
社促會亦贊成龍鼓灘、欣澳及小蠔灣近岸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沿海地區,不但可以提供土地用作居住、旅遊和商業活動,在龍鼓灘和屯門沿海地區更可以用作遷置粽地上的工業運作,從而騰出現有土地作新發展區。
社促會明白,填海造地需要十多年時間分階段完成,所需資金也是攤分十多年投放,並不是一次動用一大筆政府儲備,不會造成財務危機的風險。至於分階段規劃建造填海面積,以及建造人工島的種種技術問題(如填料及海浪等問題),有待顧問的研究報告逐一分析。
工程界社促會青年部於2019年2月20日連同香港相關專業團體的青年部,主辦「明日大嶼願景」研討會,讓政府相關官員介紹這個景,約有230名年輕工程師和學生出席,在介紹結束後,提出問題的參加者不是問政府何時完成這項填海工程,就是問能否加快填海速度,他們都是表示支持「明日大嶼」的。
我們支持政府立即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,做好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研究工作,在土地供應的老大問題上能夠「議而有決、決而有行」。阻撓任何增加土地供應儲備,反對填海造地,都是窒礙香港向前邁進,有損青少年的發展,有愧於我們的下一代!